全世界只有不到3%的人微信搜索并且关注了 箫凌
你真是个特别的人
策划:箫凌「from Overture Studio 」
箫凌
OVERTURE工作室总监,《unrequited love》、《Illusion》、《Fireworks》杂志主编。作家,「百度“箫凌”搜索相关词条」
郑君奇
中国电影制片人,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;2002年入行一直从事于电影制片管理、电影前期策划、电影国内外发行、电影项目全盘融资工作,良好的圈内做事口碑让他与内地及港台诸多位导演、编剧、演员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,并与国内外电影制作公司、电影发行公司有了密切的工作往来。2011年起以独立制片人身份开始运作电影。2016年与美国B&W Pubishing传媒公司签订战略合作,开发中美合作模式,扩宽海外电影市场。
主要作品:
《诡替身》制片人
《地下室惊魂≫制片人
《我只要我们在一起》制片人
《我想静静》制片人
获奖作品:
电影《地下室惊魂》获第四届英国万象国际电影节原创故事奖
电影《地下室惊魂》获第22届金鸡百花奖优秀国产片推荐奖
2015年8月15日,荣获美国旧金山环球国际电影节:全球华语电影制片人荣誉奖
箫凌:郑君奇老师,我希望我们今天的采访不涉及太多的娱乐话题,而只是谈谈电影,好吗?我和您的认识是源于微博上对新版《倩女幽魂》的电影的评论,在您看来,现在的电影与之前的电影最大的区别在哪里?又和国外的电影相比较下来,有什么可取之处和不可取之处呢?
郑君奇:对我个人而言,一部电影的好坏,虽然是离不开很多商业性以及市场性的考虑,但最根本的却是创作者和整个运作过程中的态度是否真诚。
过去的电影虽然没有现在的电影制作精良,也可以理解成过去的电影制作手法没有现在的好,过去没有高清、没有数码、没有3D,但却有《黄土地》《霸王别姬》《青蛇》和《倩女幽魂》等等。
过去的电影创作者的作品,能让观众从中看出最深的“感动”,《阿郎的故事》《何必有我》《活着》等等,都让人是发自内心的感动。而现在的电影,不是说没有让人感动的,只能说现在的感动大不如以前深刻了。
对于国外的电影和中国电影,我个人一直都支持华语电影,现在的国外电影是赢在制作技术和创意手法,但也有很多作品逃不出固有的模式。中国电影的优势在于“故事”和“情感”,而这才是一部电影的根本。
所以我们要在吸纳和学习国外电影的创作手法和理念的同时,牢收我们自己内心最真诚的故事,拒绝浮躁,和把观众当傻瓜!
箫凌:《A面B面》的从开始就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,而且大胆启用“芙蓉姐姐”这个在很多人看来属于“负面娱乐形象”的网络明星,确实成功的吸引了一批观众,至少我自己是因为这个原因去看这部电影的,那么在您看来,《A面B面》在您的众多作品中属于成功的商业片还是被归类到其他领域呢?对影片或者说对这种宣传手法您有什么独特的见解呢?
郑君奇:其实《A面B面》当时选择芙蓉姐姐是真诚的,我们是想用大家眼中的“精神病”来在剧中演绎一个“非精神病”,这个出发点是非常好的。而且当初芙蓉姐姐也想要通过《A面B面》来改变自己的形象,于是大家的合作谈的也很顺利。
《A面B面》因为是中国首部精神病题材电影,并且还是由先锋导演宁瀛执导,所以从一开始也是探索的成分要大于其他,首先不可否认它是部商业片,但其次它也有文艺片的成分,对于二者的融合在《AB》中有一定的体现,只是最后因为很多其他原因,致使这样的融合不够完整。
影片的宣传方面,有卖点有看点是最基本的,而营销中有炒作和爆料其实也是很必要的,谁让现在中国电影市场就是个浮躁的状态呢?没有关注度没有话题说,那只有死了!
箫凌:我和之前老师也谈到了张国荣前辈的《霸王别姬》,确实也很巧合,我的一位好友在前不久也刚给我打完电话聊起了这部电影,因为老师让她写影评看的刚好是这部电影,我个人也认可这部电影的艺术价值,可却隐约觉得《霸王别姬》这一部电影被过多“同性”文化所覆盖——我这么说不是否定或者轻视“同性”文化,而是在我看的一些国家的影片中,比如日本的几部片子,“同性”文化和一些比较极端的事情只是作为一种很过渡的引出“人性”的“铺垫”,而不像国内的几部片子似乎反复的在强调的是“同性”文化或者说极端事情的这个标签,不知道我这么说合适吗?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?
郑君奇:电影创作必属艺术的范畴,而艺术既然是无国界的,也同样是无限制的!对于每个人来说,对于同一部电影的理解是不同的,所以我不认为《霸王别姬》是在强调同性的话题,试箫凌,多少人在看《霸王别姬》张国荣最后拔剑自刎时感动到泪流满面?几乎所有人,包括国外多个电影节的众多分量级电影人,那么他们看到了什么?其实不是拘谨的“同性”,而是《霸王别姬》中最深的情感。
就像我之前说的,中国电影的优势就在“情”,而《霸王别姬》那时候的成功,除了要感谢李碧华,其他就是那真的是充满了真诚和情谊的电影!
箫凌:华语电影发展至今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,进入二十一世纪后,华语电影圈出产了许多投资高、明星多、票房好的所谓的“大片”,也刺激了普通大众对于电影的消费热情。但同时也有不少的电影人和评论家认为,华语电影已经过了它的巅峰期,在逐渐地走下坡路,对此您有什么看法?
郑君奇:一切能量都是守恒的,就像抛物线,有一个最高点就肯定有最低点,但是到了最低点后,不一定以后不会再出现最高点。所以,现在的现实是中国电影市场已经让观众习惯了享受大制作的作品,同时让小成本很难出头赚钱。但是小成本也正在摸索自己的道路,当初一部《疯狂的石头》到近期的《人在囧途》,其实都是让人感到欣喜的。只要中国电影人还有希望还有梦想,那么中国电影就一定会振作起来,以后也一定会找到自己最适合的道路的。
箫凌:前面我们提到过的“大片”,往往能在票房上能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,反观各大电影节和颁奖礼,受到青睐的反而是小制作或是文艺气息浓郁的影片,这类影片的话题性和票房数字却离“大片”有着很大的差距。那么,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这两者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,而电影人投拍电影是基于拿奖还是票房?
郑君奇:这个箫凌题我没有办法给出一个确定的郑君奇案。现在的电影已经没有过去那么单纯了,有投资者的想法,有导演的想法,有出品方和制片方的想法,而每一方的意图和渴望达到的目的都不同。但是,商业性和文艺性完美的结合,一直都是电影人追求的最佳融合。《李米的猜想》《观音山》这些都做得非常好,所以,大家都还是在找最稳妥的途径。
箫凌:去年11月的金马奖和今年4月的金像奖在一定程度上都遭受到了人们的质疑,尤其是在影帝影后的评选方面。想请您给我们谈谈在电影奖项评选中,评委一般会基于一个怎样的立场在评判。
郑君奇:对于电影节,多少有些地方保护措施是绝对能够被理解的。其实电影节的举办,并不是一种外表看起来华丽非常,然后大家急功近利的想出人头地的盛会,很多电影节的举办是非常严肃的,也是出于保护地方电影,或者电影本质的目的开办的。所以呢,对于演员和电影工作者,应该把重心放到创作好作品,呈现出好作品上,对于得奖,有了就当做是惊喜的礼物,没有也不必太在意吧!
箫凌:我们说回大陆电影,前段时间看了娄烨导演的《春风沉醉的夜晚》,娄烨是中国第六代导演中的佼佼者,却因为《颐和园》参赛嘎纳而被禁拍5年,《春风沉醉的晚上》也是通过香港的资金,最后只能代表香港电影来参加嘎纳电影节。您觉得,中国大陆的电影环境是否对导演和制片方产生了束缚?
郑君奇:束缚是肯定有的,但这束缚却不是盲目的,虽然我也经常被这样的束缚搞的很心烦。电影不单单是创作者自娱自乐的产物,它也会起到传递信息、思想的作用,所以有束缚不过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人民,但过于的束缚,无形中又让创作者举步维艰,很难完成心中最完美的创作。所以才说,中国电影人正在寻找新的出路,中国电影市场也正在寻找新的方式来延展和继续。
箫凌:采访到最后,您愿意谈谈《A面B面》里萧春雷这个角色吗?这部片子作为“喜剧”为卖点,却在我个人看来有着很熟悉的“都市生活症状”,离开城市没安全感、选择困难、强迫症、猜疑……其实千变万变离不开“信任”二字,萧春雷在这场看似“闹剧”的事情中,其实过多的还是“囚禁”吧?
郑君奇:首先很感谢陈晓东先生为萧春雷这个角色付出的努力和改变。萧春雷这个角色的存在,是在用他外在的“搞笑”和“喜剧”来反衬内里的“卑微”“无奈”和“压抑”。这个人物在《AB》中不仅是男主角,他身上承载更多的是表现出这个社会存在的诸多现实箫凌题,所以不管是萧春雷还是陈晓东,其实压力都挺大的!你说了“囚禁”二字我觉得非常好,对于当今社会众人来说,谁不是被囚禁在工作、生活、楼宇、水泥钢筋、冷漠、空虚、寂寞中的?所以我们应该来发现箫凌题,让自己从“囚禁”中找到最合理也最合适自己的自由,让自己的生活,也让身边人的生活更加和谐!“囚禁”的久了必会有造反后的解脱,所以大家都应该对自己好一点,豁达一点,真诚一点。
你真是个特别的人
策划:箫凌「from Overture Studio 」
箫凌
OVERTURE工作室总监,《unrequited love》、《Illusion》、《Fireworks》杂志主编。作家,「百度“箫凌”搜索相关词条」
郑君奇
中国电影制片人,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;2002年入行一直从事于电影制片管理、电影前期策划、电影国内外发行、电影项目全盘融资工作,良好的圈内做事口碑让他与内地及港台诸多位导演、编剧、演员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,并与国内外电影制作公司、电影发行公司有了密切的工作往来。2011年起以独立制片人身份开始运作电影。2016年与美国B&W Pubishing传媒公司签订战略合作,开发中美合作模式,扩宽海外电影市场。
主要作品:
《诡替身》制片人
《地下室惊魂≫制片人
《我只要我们在一起》制片人
《我想静静》制片人
获奖作品:
电影《地下室惊魂》获第四届英国万象国际电影节原创故事奖
电影《地下室惊魂》获第22届金鸡百花奖优秀国产片推荐奖
2015年8月15日,荣获美国旧金山环球国际电影节:全球华语电影制片人荣誉奖
箫凌:郑君奇老师,我希望我们今天的采访不涉及太多的娱乐话题,而只是谈谈电影,好吗?我和您的认识是源于微博上对新版《倩女幽魂》的电影的评论,在您看来,现在的电影与之前的电影最大的区别在哪里?又和国外的电影相比较下来,有什么可取之处和不可取之处呢?
郑君奇:对我个人而言,一部电影的好坏,虽然是离不开很多商业性以及市场性的考虑,但最根本的却是创作者和整个运作过程中的态度是否真诚。
过去的电影虽然没有现在的电影制作精良,也可以理解成过去的电影制作手法没有现在的好,过去没有高清、没有数码、没有3D,但却有《黄土地》《霸王别姬》《青蛇》和《倩女幽魂》等等。
过去的电影创作者的作品,能让观众从中看出最深的“感动”,《阿郎的故事》《何必有我》《活着》等等,都让人是发自内心的感动。而现在的电影,不是说没有让人感动的,只能说现在的感动大不如以前深刻了。
对于国外的电影和中国电影,我个人一直都支持华语电影,现在的国外电影是赢在制作技术和创意手法,但也有很多作品逃不出固有的模式。中国电影的优势在于“故事”和“情感”,而这才是一部电影的根本。
所以我们要在吸纳和学习国外电影的创作手法和理念的同时,牢收我们自己内心最真诚的故事,拒绝浮躁,和把观众当傻瓜!
箫凌:《A面B面》的从开始就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,而且大胆启用“芙蓉姐姐”这个在很多人看来属于“负面娱乐形象”的网络明星,确实成功的吸引了一批观众,至少我自己是因为这个原因去看这部电影的,那么在您看来,《A面B面》在您的众多作品中属于成功的商业片还是被归类到其他领域呢?对影片或者说对这种宣传手法您有什么独特的见解呢?
郑君奇:其实《A面B面》当时选择芙蓉姐姐是真诚的,我们是想用大家眼中的“精神病”来在剧中演绎一个“非精神病”,这个出发点是非常好的。而且当初芙蓉姐姐也想要通过《A面B面》来改变自己的形象,于是大家的合作谈的也很顺利。
《A面B面》因为是中国首部精神病题材电影,并且还是由先锋导演宁瀛执导,所以从一开始也是探索的成分要大于其他,首先不可否认它是部商业片,但其次它也有文艺片的成分,对于二者的融合在《AB》中有一定的体现,只是最后因为很多其他原因,致使这样的融合不够完整。
影片的宣传方面,有卖点有看点是最基本的,而营销中有炒作和爆料其实也是很必要的,谁让现在中国电影市场就是个浮躁的状态呢?没有关注度没有话题说,那只有死了!
箫凌:我和之前老师也谈到了张国荣前辈的《霸王别姬》,确实也很巧合,我的一位好友在前不久也刚给我打完电话聊起了这部电影,因为老师让她写影评看的刚好是这部电影,我个人也认可这部电影的艺术价值,可却隐约觉得《霸王别姬》这一部电影被过多“同性”文化所覆盖——我这么说不是否定或者轻视“同性”文化,而是在我看的一些国家的影片中,比如日本的几部片子,“同性”文化和一些比较极端的事情只是作为一种很过渡的引出“人性”的“铺垫”,而不像国内的几部片子似乎反复的在强调的是“同性”文化或者说极端事情的这个标签,不知道我这么说合适吗?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?
郑君奇:电影创作必属艺术的范畴,而艺术既然是无国界的,也同样是无限制的!对于每个人来说,对于同一部电影的理解是不同的,所以我不认为《霸王别姬》是在强调同性的话题,试箫凌,多少人在看《霸王别姬》张国荣最后拔剑自刎时感动到泪流满面?几乎所有人,包括国外多个电影节的众多分量级电影人,那么他们看到了什么?其实不是拘谨的“同性”,而是《霸王别姬》中最深的情感。
就像我之前说的,中国电影的优势就在“情”,而《霸王别姬》那时候的成功,除了要感谢李碧华,其他就是那真的是充满了真诚和情谊的电影!
箫凌:华语电影发展至今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,进入二十一世纪后,华语电影圈出产了许多投资高、明星多、票房好的所谓的“大片”,也刺激了普通大众对于电影的消费热情。但同时也有不少的电影人和评论家认为,华语电影已经过了它的巅峰期,在逐渐地走下坡路,对此您有什么看法?
郑君奇:一切能量都是守恒的,就像抛物线,有一个最高点就肯定有最低点,但是到了最低点后,不一定以后不会再出现最高点。所以,现在的现实是中国电影市场已经让观众习惯了享受大制作的作品,同时让小成本很难出头赚钱。但是小成本也正在摸索自己的道路,当初一部《疯狂的石头》到近期的《人在囧途》,其实都是让人感到欣喜的。只要中国电影人还有希望还有梦想,那么中国电影就一定会振作起来,以后也一定会找到自己最适合的道路的。
箫凌:前面我们提到过的“大片”,往往能在票房上能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,反观各大电影节和颁奖礼,受到青睐的反而是小制作或是文艺气息浓郁的影片,这类影片的话题性和票房数字却离“大片”有着很大的差距。那么,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这两者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,而电影人投拍电影是基于拿奖还是票房?
郑君奇:这个箫凌题我没有办法给出一个确定的郑君奇案。现在的电影已经没有过去那么单纯了,有投资者的想法,有导演的想法,有出品方和制片方的想法,而每一方的意图和渴望达到的目的都不同。但是,商业性和文艺性完美的结合,一直都是电影人追求的最佳融合。《李米的猜想》《观音山》这些都做得非常好,所以,大家都还是在找最稳妥的途径。
箫凌:去年11月的金马奖和今年4月的金像奖在一定程度上都遭受到了人们的质疑,尤其是在影帝影后的评选方面。想请您给我们谈谈在电影奖项评选中,评委一般会基于一个怎样的立场在评判。
郑君奇:对于电影节,多少有些地方保护措施是绝对能够被理解的。其实电影节的举办,并不是一种外表看起来华丽非常,然后大家急功近利的想出人头地的盛会,很多电影节的举办是非常严肃的,也是出于保护地方电影,或者电影本质的目的开办的。所以呢,对于演员和电影工作者,应该把重心放到创作好作品,呈现出好作品上,对于得奖,有了就当做是惊喜的礼物,没有也不必太在意吧!
箫凌:我们说回大陆电影,前段时间看了娄烨导演的《春风沉醉的夜晚》,娄烨是中国第六代导演中的佼佼者,却因为《颐和园》参赛嘎纳而被禁拍5年,《春风沉醉的晚上》也是通过香港的资金,最后只能代表香港电影来参加嘎纳电影节。您觉得,中国大陆的电影环境是否对导演和制片方产生了束缚?
郑君奇:束缚是肯定有的,但这束缚却不是盲目的,虽然我也经常被这样的束缚搞的很心烦。电影不单单是创作者自娱自乐的产物,它也会起到传递信息、思想的作用,所以有束缚不过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人民,但过于的束缚,无形中又让创作者举步维艰,很难完成心中最完美的创作。所以才说,中国电影人正在寻找新的出路,中国电影市场也正在寻找新的方式来延展和继续。
箫凌:采访到最后,您愿意谈谈《A面B面》里萧春雷这个角色吗?这部片子作为“喜剧”为卖点,却在我个人看来有着很熟悉的“都市生活症状”,离开城市没安全感、选择困难、强迫症、猜疑……其实千变万变离不开“信任”二字,萧春雷在这场看似“闹剧”的事情中,其实过多的还是“囚禁”吧?
郑君奇:首先很感谢陈晓东先生为萧春雷这个角色付出的努力和改变。萧春雷这个角色的存在,是在用他外在的“搞笑”和“喜剧”来反衬内里的“卑微”“无奈”和“压抑”。这个人物在《AB》中不仅是男主角,他身上承载更多的是表现出这个社会存在的诸多现实箫凌题,所以不管是萧春雷还是陈晓东,其实压力都挺大的!你说了“囚禁”二字我觉得非常好,对于当今社会众人来说,谁不是被囚禁在工作、生活、楼宇、水泥钢筋、冷漠、空虚、寂寞中的?所以我们应该来发现箫凌题,让自己从“囚禁”中找到最合理也最合适自己的自由,让自己的生活,也让身边人的生活更加和谐!“囚禁”的久了必会有造反后的解脱,所以大家都应该对自己好一点,豁达一点,真诚一点。